奥希替尼和洛拉替尼简介
奥希替尼是第三代、不可逆EGFR TKI,对典型的EGFR激活突变和T790M耐药突变具有更强的效力和选择性。而洛拉替尼是第三代、大环、高效和选择性ALK/ROS1 TKI,用于解决对早期ALK TKI的获得性耐药,具有针对广谱ALK激酶结构域耐药突变的效力。不过,尽管第三代EGFR和ALK TKI具有显著疗效,但其获得性耐药不可避免,且目前仍然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因此,进一步研究以阐明耐药的潜在机制至关重要。奥希替尼和洛拉替尼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从广义上讲,获得性耐药可分为靶点依赖性(on-target)耐药(涉及靶点激酶的改变,使得即使存在TKI,仍会发生持续性激酶激活和信号传导)或非靶点依赖性(off-target)耐药(涉及靶点下游信号传导蛋白上调或细胞表型转化后一条或多条旁路信号通路的激活)。靶点依赖性耐药机制就奥希替尼的靶点依赖性耐药来说,奥希替尼通过与位于ATP结合位点的半胱氨酸797(C797)形成共价键来与EGFR结合。因此,C797残基是奥希替尼耐药性产生的易感位点,实际上,在10%~26%接受二线奥希替尼治疗后疾病进展患者中已发现EGFR C797S突变。针对洛拉替尼靶点依赖性耐药突变大多为复合ALK基因突变,这些复合突变包含两个以上在激酶蛋白域上的突变,叠加在一起降低洛拉替尼的活性,或者阻碍药物的结合。对患者组织样本的系列分析发现,患者的肿瘤随着接受不同ALK抑制剂的治疗,可以一步步地积累ALK耐药性突变,最终携带高度耐药性复合突变,让目前大部分ALK抑制剂失效。图片来源:123RF
非靶点依赖性耐药机制历史上来看,针对非靶点依赖性耐药机制的研究更具挑战性,因为这些机制可能涉及非基因组或非细胞自主机制,而使用肿瘤测序可能无法识别这些机制。事实上,尽管在了解EGFR/ALK抑制剂非靶点依赖性耐药性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在相当大比例的患者(一线奥希替尼治疗后高达40%~50%)中,其耐药机制仍未知,这强调了需要在该领域进行进一步研究。MET扩增是在EGFR突变型NSCLC中发现的首个涉及旁路信号传导的耐药机制。重要的是,MET扩增可以被靶向,EGFR抑制剂结合MET靶向抑制剂的组合方法,已经在临床试验中获得可喜的疗效。MET扩增也是NSCLC其他分子亚群(包括ALK重排NSCLC)的耐药机制之一。此外,EGFR和/或ALK的下游信号通路可被重新激活并介导耐药。比如,RAS-MAPK通路是EGFR和ALK的关键下游效应通路,可通过影响通路每个节点的多种机制(如获得性BRAF融合、KRAS突变、NRAS突变、MAP2K1突变、DUSP6缺失或野生型NRAS或KRAS扩增)重新激活。来自临床前模型的数据表明,上调ERK信号传导赋予对第三代EGFR抑制剂的耐药性,联合MEK/ERK抑制可以恢复对EGFR TKI的敏感性。克服耐药性的多种策略
接受靶向治疗(包括奥希替尼和洛拉替尼)后,患者的临床疾病进展速度和模式差异很大。因此,需要根据疾病进展的特征,结合对上述耐药性机制的理解,确定最佳的管理策略。比如,接受治疗后只在身体一处或少数几处出现小转移病灶的患者可以使用局部切除或立体定向放射疗法。相比之下,多灶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进展通常需要一种替代治疗策略,如加用培美曲塞(在转移性腺癌患者中具有一定的CNS疗效)、全脑放疗、转换为CNS渗透性更强的抑制剂或提高用药剂量,以尝试增加CNS药物浓度。新一代EGFR和ALK抑制剂对于弥漫性、全身性疾病进展的患者,有必要改变系统治疗的方法。在这里,可将选择大致分为替代TKI(旨在克服靶点依赖性耐药)与TKI单药治疗以外的策略(旨在解决非靶点依赖性耐药)。目前许多第四代EGFR和ALK TKI正在开发中,旨在解决对第三代TKI的靶点依赖性耐药性。其中,Blueprint Medicines公司开发的BLU-945和BLU-701是两款口服可逆性选择性TKI,在抑制EGFR激活性和耐药性突变同时,不影响野生型激酶的活性。它们可以作为单药,或者组合疗法的一员,在多种临床环境中治疗NSCLC患者。中国的再鼎医药拥有这两款第四代EGFR抑制剂在大中华区的开发权益。创新疗法及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指出,抗体偶联药物(ADC)和双特异性抗体是目前正在开发的新治疗类型。它们可能对TKI耐药癌症患者有效。这些药物具有克服多种耐药机制的潜力,因此值得特别关注。比如,amivantamab是一款靶向EGFR和MET的双特异性抗体,它已经获得FDA加速批准,治疗携带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NSCLC患者。而且,它与第三代EGFR抑制剂lazertinib联用,在携带特定突变的奥希替尼经治患者中,达到36%的客观缓解率(ORR)和4.9个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没有基于EGFR或MET的生物标志物的患者亚群中,仍然观察到29%的ORR。这支持这一策略可能有广泛的应用。另一个例子是靶向HER3的抗体偶联药物patritumab deruxtecan。HER3表达通常在携带EGFR突变的耐药性肿瘤中升高,而且抑制EGFR活性可以在临床前模型中提高patritumab deruxtecan的抗癌活性。Patritumab deruxtecan作为单药已经获得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接受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含铂疗法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发生疾病进展且携带耐药性EGFR突变的转移性或局部晚期NSCLC患者。这些证据支持探索patritumab deruxtecan与第三代EGFR抑制剂联用的效果。其它创新治疗策略,包括癌症疫苗,也有望治疗EGFR和ALK驱动的NSCLC患者。一款基于DNA的ALK疫苗已经在小鼠的ALK驱动淋巴瘤和NSCLC模型中激发强力免疫反应,为探索抗ALK疫苗作为创新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个体化新抗原疫苗作为单药,或者与EGFR抑制剂联用,现在也在早期临床试验中接受检验。作者指出,激活性EGFR突变和ALK重排的发现,为治疗NSCLC带来了范式的变化。然而,耐药性仍然是一个未能完全解决的挑战。目前在基础、转化和临床研究方面的合作将提供对TKI耐药性癌症生物学更为深入和广泛的机制理解,让理性开发创新疗法成为可能。参考资料
[1] Cooper et al., (2022), Third-generation EGFR and ALK inhibitors: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and management. Nat Rev Clin Oncol, https://doi.org/10.1038/s41571-022-00639-9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药明康德」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分享,点赞,在看,聚焦全球生物医药健康创新